对于Zepto源码分析,可以说是每个前端修炼自己js技能的必经之路。 当然,在读源码过程中,比较难以理解的地方,就是里面出现的各种神奇的正则表达式。 本文主要分析对象是zepto@1.1.6的源码中的正则表达式。
这篇文章,主要总结了zepto源码中使用到的一些正则表达式,分析每个正则使用场景
关于正则表达式学习,推荐一本不错的书,老姚 大神写的 JavaScript 正则表达式迷你书,戳里面的链接,可以下载pdf版,下面正则解释都可以从书中找到对应的位置,如果文中解释有误,也以书为准。引用书中强调的一句话。
正则表达式是匹配模式,要么匹配字符,要么匹配位置
### 1,fragmentRE = /^\s<(\w+|!)[^>]>/ 看源码位置
匹配目标是否为html节点,比如” < html >, < script> 样的单个未闭合节点 可视化形式是:
\s*
,贪婪匹配空白符 ,[^>]
表示:匹配到的”<” 和”>”中间内容不能出现”>”,中间内容出现两个分支单词字符或者!,里面的()
进行捕获分组,后面提取第一组的内容,下面代码中,则通过RegExp.$1 提取。
fragmentRE.test("<sccc/>") && RegExp.$1;
// "sccc"
2,singleTagRE = /^<(\w+)\s*\/?>(?:<\/\1>|)$/
验证是否为单个闭合的html标签,形如 “< hr /> ,< script >< /script>”
可视化形式为:
(\w+)
分组引用,使用了捕获分组的概念,Group #1
(或者图中的capture 1) ,为第一组数据,所以作用在于 后面使用 \1
提取前面对应的数据,后面还可以使用 $1,$2 捕获每组匹配的内容。
\s
表示空白符,包括空格,水平制表符,垂直制表符,换行符,回车符,换页符。
*
表示任意次数出现,
\/?
则表示 /
出现或者不出现
(?:<\/\1>|)
对应的是非捕获括号,只想要括号最原始的功能,但不会引用它,里面的 \1
,是第一个分组(Group #1)
的内容,主要为了验证这个标签是成对的,前后内容一致。后面|
,则表示如果没有匹配到成对的内容也可以什么内容都没有 ,比如 匹配<hr/>
这类标签。
singleTagRE.test("<hr/>")&&RegExp.$1
// "hr"
singleTagRE.test("<script></script>")&&RegExp.$1
// "script"
singleTagRE.test("<script></sscript>")&&RegExp.$1
// false
// zepto 中的源码。
zepto.fragment = function(html, name, properties) {
var dom, nodes, container
// A special case optimization for a single tag
if (singleTagRE.test(html)) dom = $(document.createElement(RegExp.$1))
// 这里捕获一个完整的闭合标签,并生成对应节点
3,tagExpanderRE = /<(?!area|br|col|embed|hr|img|input|link|meta|param)(([\w:]+)[^>]*)\/>/ig
匹配自闭合的标签,形如:< div />
zepto 里面 主要作用 < div /> ==> < div>< /div>
可视化形式:
最后面的,//ig
: 两个修饰符 g
:表示全局匹配, i
表示忽略大小写。
然后再看 正则主体部分内容,”< “ 和 “\/ >”中间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:
-
(?!area|br|col|embed|hr|img|input|link|meta|param)
上面大致可以简化成
(?!p)
,也就是要匹配位置。 要解释这个,首先要对应的提出(?=p)
,p 是一个子模式,指代p前面的位置,也说明该位置后面的字符要匹配p.列举书中实例var result = "hello".replace(/(?=l)/g,'#'); console.log(result); // => "he#l#lo"
相应的开头提到的
(?!p)
就是反面意思var result = "hello".replace(/(?!l)/g,'#'); console.log(result); // => "#h#ell#o#"
(?=p) 和 (?!p) 学名分别是 positive lookahead 和 negative lookahead. 中文翻译分别是正向先行断言和负向先行断言
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
#
后面的字符串不能匹配l
,这里说的#
,在原字符串”hello”中时不存在的,只是代表字符之间的各个位置,输出#h#ell#o#
只是实例化匹配展示出来了对应的位置。<
右边不能是area,br,col,embed,hr,img,input,link,meta,param
,比如像 < img /> < br/> 这样就不需要转化了var tagExpanderRE = /<(?!area|br|col|embed|hr|img|input|link|meta|param)(([\w:]+)[^>]*)\/>/ig; "<img />".replace(tagExpanderRE, "<$1></$2>") // 输出 "<img /> "
-
(([\w:]+)[^>]*)
这里使用了捕获分组,分了两组
(([\w:]+)[^>]*)
和([\w:]+)
,作用在于,replace的时候可以通过$1 和 $2 提取匹配到的数据。([\w:]+)
中+
就是 {1,}的简写 ,表示\w
(数字,字母,下划线)或者:
至少出现一次 通常是标签名,div,span 等等(([\w:]+)[^>]*)
多了[^>]*
表示匹配>
以外的任意内容,比如 < div class=”div-class”> 中的class="div-class"
。可以这么理解,比.*
能够匹配所有内容多加了一个条件
var tagExpanderRE = /<(?!area|br|col|embed|hr|img|input|link|meta|param)(([\w:]+)[^>]*)\/>/ig;
'<div class="div-class" />'.replace(tagExpanderRE, "<$1></$2>")
// 输出 "<div class="div-class" ></div>"
4,rootNodeRE = /^(?:body|html)$/i
通过检测节点的nodeName属性,判断是否为body或者html 根节点
可视化形式:
var ootNodeRE = /^(?:body|html)$/i;
var htmlDom = document.querySelector("html")
rootNodeRE.test(htmlDom.nodeName);
// 输出 true;
var divDom = document.querySelector("div");
rootNodeRE.test(htmlDom.nodeName);
// 输出 false